和记
当前位置: 首页 > 和记

李嘉诚卖港口或只剩下四种选择港媒曾奉劝:勿做伤害国家的事

类别:和记日期:2025-07-08 05:36:27
我要分享

  

李嘉诚卖港口或只剩下四种选择港媒曾奉劝:勿做伤害国家的事

  这笔交易不仅金额高达228亿美元,还涉及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关键港口,因而迅速成为中美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

  港媒对此多次发声,直言奉劝长和“勿做伤害国家的事”,而香港政界也对这笔交易表达了强烈反对意见。

  长和的港口出售计划究竟为何引发如此大的争议?在国家利益与商业利润的矛盾中,长和是否还有更优的选择?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解析。

  长和集团计划将旗下多个港口的控制权出售给美欧资本主导的“贝莱德-TiL财团”,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

  巴拿马运河作为全球6%海运贸易的必经通道,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这两个港口自1997年起由长和运营,到了2021年,和记港口再次获得这两个港口25年的运营权。

  虽然长和强调交易“纯属商业性质”,并表示此举将为集团带来超过190亿美元的现金流,有助于资产结构优化,但外界并不买账。

  贝莱德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其CEO拉里·芬克与特朗普政府关系密切,这让交易蒙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尤其是美国政府在交易期间多次施压巴拿马政府,并渲染所谓的“”,试图为这笔交易提供“合法性”。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对此交易的态度十分明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美方炒作所谓的“中国控制运河”不过是为其扩张霸权寻找借口,中方坚决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

  港媒和香港政界也纷纷发声,批评长和的行为可能损害国家战略安全。全国人大代表陈勇直言,长和若坚持交易,将“损害民族感情”,甚至可能遭遇美方后续打压。

  在多方博弈的复杂局面下,长和集团目前或只剩下四种选择,但每一种都面临挑战:

  1、交易原样推进:如果交易按计划完成,贝莱德-TiL财团将接手长和的港口资产,并控制全球10.4%的集装箱码头吞吐量。然而,这一选择可能对中国航运企业的成本及供应链安全构成威胁。中方已启动反垄断审查,若审查未通过,交易将难以推进。

  2、交易修改后继续:长和可以调整交易结构,例如仅出售巴拿马港口,或淡化贝莱德的主导角色。据悉,意大利富豪阿彭提正考虑单独收购巴拿马港口,但这需要重新谈判交易细节,增加了不确定性。

  3、交易彻底取消:如果监管阻力过大或舆论压力持续升温,长和可能被迫取消交易。然而,这将使集团失去190亿美元的现金流,影响其资产结构优化和未来转型。

  4、寻找其他买家:长和可以选择将港口资产拆分出售,避免一揽子交易带来的政治风险。但这种方式短期内找到合适买家的难度较高,且可能导致交易周期延长、程序复杂化。

  这笔交易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争议,根本原因在于其背后商业逻辑与地缘政治的激烈碰撞。在全球化退潮、中美博弈加剧的背景下,企业的商业行为往往难以独善其身。

  对于长和集团而言,出售港口资产的初衷是出于商业考量,希望通过交易获得巨额现金流,从而优化资产结构。然而,巴拿马运河的战略地位决定了这笔交易不可能仅仅局限于商业层面。贝莱德集团的介入更是加剧了外界对美国通过资本运作控制巴拿马运河的担忧。

  而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正加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维护供应链安全成为重中之重。长和的这笔交易若完成,可能会对中国航运企业的成本和供应链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可能被视为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在当前局面下,长和集团需要在国家利益与商业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无论是调整交易结构、寻找替代买家,还是彻底取消交易,长和都需要慎重权衡,避免因短期利益而陷入长期困境。

  历史经验表明,跨国企业的生存离不开国家支持。华为、中远海运等企业的崛起,正是依托中国市场的壮大与政策护航。反观长和集团,如果在关键时刻选择配合美国战略,不仅可能失去国家这一最强后盾,还可能成为中美博弈的牺牲品。

  正如港媒所言:“商业力量与国家命运始终交织。”对于长和而言,唯有及时止损,回归正轨,方能在时代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坐标。

  长和港易的本质,是商业逻辑与地缘政治的复杂交织。在全球化退潮、中美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跨国企业的商业决策已经无法脱离政治与国家战略的影响。对于长和集团而言,这不仅是一笔交易,更是一场关于未来发展方向的重大考验。

  这场博弈的最终走向尚未明朗,但可以确定的是,长和的每一步都将成为历史的注脚。如何在国家利益与商业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将决定这家港资巨头能否在新的国际格局中站稳脚跟。